本日志是自己记录一些自学期间有意思的点,不容易消化的点及命令。 不是纯粹的抄书,方便日后查看及分享,讲的不在理的请使劲喷。
磁盘管理
主要就是磁盘分区、格式化、检验、挂载
先看看分区状态 主要几个命令:
lsblk 列出系统上的所有磁盘列表
lsblk [-dfimpt] [device]
选项与参数: -d :仅列出磁盘本身,并不会列出该磁盘的分区数据 -f :同时列出该磁盘内的文件系统名称 -i :使用 ASCII 的线段输出,不要使用复杂的编码 (再某些环境下很有用) -m :同时输出该设备在 /dev 下面的权限数据 (rwx 的数据) -p :列出该设备的完整文件名!而不是仅列出最后的名字而已。 -t :列出该磁盘设备的详细数据,包括磁盘伫列机制、预读写的数据量大小等blkid 列出设备的 UUID 等参数
parted 列出磁盘的分区表类型与分区信息 如:parted /dev/sda print
然后就是磁盘分区了 注意MBR 分区表请使用 fdisk 分区, GPT 分区表请使用 gdisk 分区!(上面命令打印中的Partition Table:gpt即是分区格式)
gdisk 设备名称, 需要root,设备名 不加数字。
fdisk 设备名称 这命令不适合TB级硬盘,CentOS 7.x无法完整支持GPT的fdisk,所以慢慢也被淘汰了。
其实云主机都不需要分区,都是分好的。主要会新增加硬盘,阿里云上都又教程,跟着一步一步走就行了。
分区完后就是进行文件系统的格式化,xfs格式化速度很快。
mkfs.xfs [-b bsize] [-d parms] [-i parms] [-l parms] [-L label] [-f] [-r parms] 设备名称 详细命令自行 man|info mkfs查看
磁盘阵列RAID
磁盘阵列是多颗磁盘组成一颗大磁盘的意, 利用同步写入到这些磁盘的技术,不但可以加快读写速度,还可以让某一颗磁盘坏掉时,整个文件系统还是可以持续运行的状态!那就是所谓的容错。
文件系统检验
xfs_repair [-fnd] 设备名称 可以检查/修复文件系统。不过,因为修复文件系统是个很庞大的任务!因此,修复时该文件系统不能被挂载!
文件系统挂载与卸载
mount [-t 文件系统] 设备文件名 挂载点
umount [-fn] 设备文件名或挂载点
开机挂载
先说下挂载的一些限制
- 根目录 / 是必须挂载的﹐而且一定要先于其它 mount point 被挂载进来。
- 其它 mount point 必须为已创建的目录﹐可任意指定﹐但一定要遵守必须的系统目录架构原则 (FHS)
- 所有 mount point 在同一时间之内﹐只能挂载一次。
- 所有 partition 在同一时间之内﹐只能挂载一次。
- 如若进行卸载﹐您必须先将工作目录移到 mount point(及其子目录) 之外
需要注意 /etc/fstab 里面不能有语法错误,不然无法开机,但也有补救办法,鸟哥说 进入单人维护模式 输入 # mount -n -o remount,rw /
loop设备是个啥?这个我也没搞清楚。
内存交换空间swap
个人理解:这个就像是windows的虚拟内存。当内存用完的时候用硬盘当缓存使用。哈哈 阿里云是默认不开这个的,估计是感觉内存够用,不够时加内存的原则。
ps:当你使用 ls -l 去查询某个目录下的数据时,第一行都会出现一个“total”的字样! 那是啥东西?其实那就是该目录下的所有数据所耗用的实际 block 数量 * block 大小的值。